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22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乔波涛和张涛院士团队在单原子催化氢甲?;芯糠矫嫒〉眯陆?,首次发现通过反应耦合的方式调控产物的区域选择性:在不加任何配体的情况下,通过与水汽变换反应耦合,苯乙烯可高选择性地转化为3-苯基丙醛,正异比高达3:1。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烯烃与合成气通过氢甲?;从χ票溉├嗑富罚腔ど凶钪匾木啻呋讨?。在经典氢甲酰化条件(以氢气作为氢源)下,与链状烯烃相比,苯乙烯类底物由于苯环的电子效应,在氢甲?;从χ懈阆蛴谏芍Я慈?。只有在体系中加入结构更为复杂的多齿有机膦配体,才可高区域选择性地获得直链醛产物。该有机膦配体高昂的价格和更为复杂的制备过程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针对苯乙烯类底物,探索控制其氢甲?;从η蜓≡裥缘男路椒ǎ哂屑蟮奈吞粽叫?。
研究人员发现以Rh1/CeO2SAC为催化剂,不加任何有机膦配体,在经典氢甲?;跫?,苯乙烯氢甲?;恼毂取?;而当以CO、水和苯乙烯为初始原料,通过水汽变换原位产氢提供氢源时,产物醛的正异比可至3。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推测这是因为水汽变换产生的原位氢破坏了反应中间体的稳定结构,抑制了趋向于选择性生成异苯丙醛的反应机制,从而造成更高的正异比。另外,与Rh单原子催化剂相比,CeO2负载的Rh纳米催化剂用于这一串联催化体系时,产物为苯丙醇,并且依然是正构产物为主;而均相Rh(铑)催化剂由于催化水汽变换能力较差,导致在这一串联体系中表现出极低的活性。
本项研究为氢甲?;蜓≡裥缘目刂铺峁┝诵滤悸罚参渌啻呋嘞嗷峁┙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0998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880.shtm?bsh_bid=5503669611